汕頭當地媒體汕頭綜合頻道為光華科技做了專題報道。在記者的鏡頭下,光華科技的新能源正極材料生產線通過自動化控制、自動化生產的方式24小時不間斷保持著生產,每天可以生產出大量磷酸鐵鋰供應給寧德時代等客戶。
光華科技在采訪中表示“光華科技今年來加快了研發步伐,積極投入到新能源新材料這個黃金賽道,提前做好了布局;面對新冠疫情的困擾,未雨綢繆,主動與供應商及客戶聯系,科學安排供貨周期,盡量避免了新冠肺炎的影響。”目前依舊保持著100%的生產效率,力爭今年營銷比去年增加30%以上。
光華科技自動化新能源生產車間
同時,光華科技萬噸磷酸鐵鋰回收項目開始試產,這條高性能電池材料磷酸鐵鋰的可再生循環經濟生產線,可生產磷酸鐵、磷酸鈉、磷酸鐵鋰、銅、石墨等多種產品,預計未來每年可為公司增收10億元以上。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國,也是磷酸鐵鋰電池保有量最大的國家,廢料及退役鋰電池回收市場是一個潛力巨大的藍海。而光華科技目前鎳鈷錳回收率可以到99%以上,鋰綜合回收率≥95%,鐵、磷的回收率>98%,石墨回收率>98.5%,榮獲了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被評價為“總體技術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人民日報旗下的中國能源網發文《汕頭:靠“綠”色實現發展與致富》,光華科技作為汕頭近年來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代表企業,接受了中國能源網的采訪。
文中表示,“十四五”規劃、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黨的二十大”報告均已明確,今后將聚焦碳達峰碳中和開展的一系列工作,能源產業升級與生產節能減碳正不斷加快。光華科技自2011年就已經開始布局新能源領域,專注于新能源材料與動力電池回收,2018年成為首批符合國家工信部頒布的《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5家企業之一,旗下全資子公司--珠海中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力新能源)是工信部推薦的第二批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企業之一,是少數擁有梯次利用與綜合利用雙重回收資質的公司,是敢做行業內“第一批吃螃蟹”的企業。
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已突破千萬輛,動力電池配套突破500GWh,未來5年,退役電池將會高達80萬噸。在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量激增的同時,如何合理處置淘汰的動力電池,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會是推動資源循環利用、綠色低碳發展必要面對的需求,電池從生產到在車輛中應用,產生的碳足跡在電池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大。
光華科技通過安全高效的梯次利用技術與資源回收技術,實現了用少量的碳代價,換來動力電池在車輛中更長的服役時間,讓退役動力電池得到綠色無害處理,讓每分碳支出得到更大回報。
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光華科技始終堅持以創新為企業發展的基礎,2022年是光華科技布局新能源領域的第11年,11年來光華科技充分發揮在化學品研發、合成、分離、提純等技術優勢,依托企業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部級研發平臺,不斷向新能源領域遷移創新,如今已在新能源材料以及動力電池回收等方向取得了明顯優勢。
目前光華科技在新能源領域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電池管理系統、梯次利用電池、磷酸鐵鋰、碳酸鋰、磷酸鐵、石墨、PET銅箔系列化學品、碳納米管催化劑、電極材料添加劑、新型鋰鹽、多晶硅催化劑等諸多產品。
目前,光華科技的技術與服務已吸引了中國松下、松下四維、奧動新能源、地上鐵等行業龍頭企業以及多家國際知名車企建立實質性的戰略合作或商業合作,并與海南省工信廳、老城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梯次利用合作項目。同時與格力金投合作,擬投資約30億元打造年產過10萬噸的鋰電池材料產能的標桿項目。
謀創新就是謀發展,講環保就是講未來。光華科技將持續通過與上下游產業的合作共贏,資源互補,共同貫徹“二十大”發展精神,助力“雙碳目標”,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樹立電池回收與循環經濟的典范,用創新技術做大綠色循環經濟蛋糕。



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創于1980年,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體,以高性能電子化學品、高品質化學試劑與產線專用化學品、新能源材料和動力電池回收、綜合利用為主導,同時提供其他專用化學品的定制開發及技術服務,致力成為國際高端專用化學品創新與整體技術服務方案領跑者,助力國家技術革新,引領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喜歡請分享,認可請點贊,低調點在看
